《三国三十六计》十四.虚虚实实——张飞沉着退敌兵
此计谋出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曹操平定河北之后,大举南下,征伐荆州。刘琮自知不是曹操的对手,便率众投降。这样,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即占领了襄陽。刘备因寡不敌众,只好率所部退往江陵,但在长坂坡被曹军追及。双方血战一场,刘备大败,幸得张飞保护,且战且走。待到天明,见追兵渐远,刘备方敢下马歇息。这时,赵云、糜竺、简雍等均不知下落,刘备身边只剩下100多骑兵。正凄惶之间,忽见糜芳面带数箭,踉跄而来,口称“赵云投降曹操去了”。刘备不信,张飞说:“他见我们势穷力尽,所以投降曹操,以便图取富贵。我现在就去找他,如果撞见,就一槍刺死他。”说完,遂不听刘备劝阻,飞身上马,率20多名骑兵,回到长坂桥边。他见桥东有一大片树林,心生一计,教那20多名骑兵,都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中往来奔驰,冲起尘土,作为疑兵;自己则横矛立马于桥上,向西而望。
其实,赵云并未投降曹操。撤退时,他受命保护老小,在长坂坡被曹军冲散,便不顾死活,翻身杀入重围。经过一天血战,赵云先后救出简雍、糜竺、甘夫人和阿斗,杀死曹营名将50多员,直透重围,到得长坂桥边时,已经是人因马乏。他见张飞挺矛立马于桥上,便大呼:“翼德援我!”张飞因有简雍报信,知赵云并未背叛,便说:“子龙快走,追兵有我抵挡。”赵云纵马过桥。此时,曹军大将文聘引军至桥边。他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持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土飞扬,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向前。一会儿,曹仁、李典、张辽、许褚等陆续追到,也都不敢近前,使人飞报曹操。曹操闻报,急忙上马赶来。张飞见曹军阵后青罗伞盖与旄钺旌旗渐近,知是曹操来到,便大喝道:“我乃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响雷,曹军听了,不由得个个两腿发抖。
曹操忙令去掉伞盖,回顾左右道:“我以前曾听关云长说:‘张飞在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有如探囊取物。’今天相逢,切不可轻敌!”话未说完,张飞又大喝道:“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曹操见张飞气概如此雄壮,遂有退兵之心。张飞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挺矛大喝道:“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尚未断绝,曹操身边的将领夏侯杰,竟然吓得肝胆碎裂,倒撞马下。曹操见状,拨马便走。于是,曹军众将一齐往西而逃。一时人如潮涌,马似山崩;弃槍落盔者,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
[评析]
《草庐经略·卷六·虚实》:“虚实在我,贵我能误敌。或虚而示之以实;或实而示之以虚。”用兵的虚实,要根据敌情显示虚假,有时则用虚假向敌人显示真实。诈败诱敌,佯动欺敌,虚张声势,以假乱真,欺骗敌人,是虚实造势的高超艺术。政治、外交、经商以及为人处世何尝不需要虚实相间呢?过于实在就会吃亏。
虚虚实实之例说——郭敬循环浴马计
公元330年(东晋成帝咸和五年),后赵国荆州监军郭敬奉命攻打东晋襄陽。东晋军队驻守襄陽的都是精兵强将,驻守长官东晋南中郎将周抚更是骁勇异常,敌众我寡的形势极为明显。
这时,后赵主石勒一时派不出兵将支援郭敬,他想出了一条应急之计,连夜派人传令郭敬:“如果周抚派人来观察樊城军情,你要想尽办法,让他知道我们后赵军队先不跟你周抚打,等过了七八天,我们的大队骑兵来了,再想办法揍你们。到那时候,你们就插翅难飞啦!”
郭敬接到军令,心想:“大王这话是不错,可要变成一种行动,这可是一大难题啊。”郭敬的脑海里随之跳跃过一串串重复的字眼:“大队骑兵,战马;大队骑兵,战马……”
“对,有啦!”郭敬一拍桌子,不禁接着自言自语:“制造声势,让周抚觉得我们好像大队骑兵来了。来他个‘循环浴马计’!”
第二天,很多负有特殊使命的士兵出动了。他们手执马鞭,吆喝着将成群战马赶到河边,让它们俯首吸水,涉水洗澡。他们让这些马循环出现。白天、黑夜,都有马群在川流不息地洗澡。
这军情,给周抚派出的便衣游动哨发现了,忙赶回襄陽,直奔周抚处,气喘吁吁报告:“周大人,后赵战马正在河边洗澡。白天洗,晚上也洗,马儿多得数不清。”
周抚心中悄悄不安:“莫非后赵援军到了?”心惊肉跳一阵之后,马上连夜逃奔武昌而去。郭敬不费一兵一卒,当夜占领了襄陽城。
后赵主石勒喜闻战报,当场发下一令:郭敬升任荆州刺史。
虚虚实实之例说——李存勖以虚击实败朱温
梁晋两大割据势力自唐末便结下了怨仇。梁太祖朱温和晋王李存勖屡次发生战争,但谁也无法消灭对方。
梁太祖乾化元年,另一割据势力燕王刘守光进攻容城,结果被晋军反攻至幽州城下,刘守光只得向朱温求救。
朱温闻讯,尽起大军,号称50万,北上救燕。当时,晋忻州刺史李存勖进驻赵州。梁军浩浩荡荡杀奔而来,而赵州只有少数晋军。朱温的势力太强大了,因此李存勖的部下建议他入城躲避。李存勖分析了形势,不同意这样做。他说:“大王将南方的事交给我们几个人,我们必须尽心尽力。虽然我们兵微将寡,我们仍然要挡住敌人,否则的话,梁军攻入内地,我们大王就危险了。让我们想想办法,用奇计打败敌人。”
于是,李存勖亲自驻守下博桥,又令史建瑭、李嗣肱派出小股部队,深入梁军占领区。小股部队避开梁军大队人马,专捉打柴割草的散兵,共抓了几百人。他们和李存勖在下博桥会合后,李存勖将大部分俘虏杀掉,留下少数人,砍掉胳膊,然后把他们放了回去。李存勖对他们说:“回去告诉朱温,晋王大军到了。”
这时,朱温率领大军已攻到了赵州,还 没来得及安营。史建瑭、李嗣肱各带领三百奇兵,穿着梁军的衣服,打着梁军的旗号,和梁军打柴的夹杂在一起,向朱温大营开去。他们在傍晚到达大营门口,突然向梁军发起攻击,因为梁军不知怎么回事,又分不清敌我,晋军在朱温大营内如入无人之境,痛痛快快大杀了一遍,一直杀到天黑。然后,在夜色的掩护下,带着提到的俘虏,扬长而去。
梁军遭到突然袭击,正在惶惶不安的时候,那些断臂的俘虏又跑了回来,一入大营便大声喊叫:“晋王的大军到了。”朱温听了之后,因为不明真相,使命令部队连夜后撤。
梁军一口气跑了150多里,梁军士兵恨不得生出四条腿,保命要紧,连武器也不要了。一路上赵州的者百姓也拿着锄头,追赶梁军,梁军死伤无数。退出冀州之后,朱温才派部下进行侦察。回来的人报告说:“晋王大军根本没来,袭击我们的只是几百人的小部队。”朱温听了之后,又气又恨,竟然病倒了。
李存勖赵州一战,出其不意,仅以几百人打败了朱温5万人,取得了辉煌胜利。
虚虚实实之例说——高欢疲敌之术破敌兵
北魏孝武帝永熙元年(532),高欢与尔朱兆两军对战。尔朱兆兵败,退守秀容(今山西朔县),一面休整,一面派出探马,监视驻守在晋陽(今山西太原)的高欢的动静。
突然有一天。尔朱兆接到探马报告,说高欢率大军从晋陽开来,不几天便可到达秀容。尔朱兆等人刚刚败于高欢,所以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个个惊慌失措。尔朱兆赶忙派人修筑防卫工事,加高城墙,忙得不可开交。可是空紧张了几天,却不见高欢兵到。这时,探马来报,说原来是高欢率众出城搞军事演习,现已撤兵回营了。虚惊一场,不由得松了二口气。
可刚安定下来没几天,探马又来报告说高欢率兵出晋陽,向秀容方面开来。部将们一听,说:“该不会又是演习吧?”尔朱兆说:“还 是小心为好。”于是让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可又空等了几天,探马来报说高欢又回晋陽去了。
一连这么四次,把尔朱兆手下搞得疲于奔命,再不把高欢带兵出晋陽的消息当一回事了。尔朱兆虽还 紧张着,但一次次空等,也怕中了高欢的疲敌之术,故也渐渐松弛下来。
高欢听到这些,知道机会到来了。这时,新年将近,高欢放出风去,说今年征战,部下辛苦了,放假十天,痛痛快快过个春节,年后鼓起干劲,与尔朱兆决一雌雄。探马将这些消息报告给尔朱兆,尔朱兆也松了一口气,传令城中准备过年。大年除夕夜,高欢悄悄集合起精锐骑兵,马勒嚼、人衔枚,夜奔数百里,天明时赶到秀容,稍事休息,便向秀容发动猛烈攻击。守城哨兵还 没明白过什么事来,已被冲上来的高欢兵砍下了脑袋。
尔朱兆兵正忙着放鞭炮过节呢,哪知高欢兵已攻城杀来。仓促应战,被杀得四散奔逃。尔朱兆自知末日到来,再难反败为胜了,便让部下割下自己首级去降高欢。手下人不肯,尔朱兆自己挥刀砍死了自己的坐骑千里马,然后在一棵大树上吊死了。
这样,高欢用虚虚实实的手法反复惊扰敌人,使敌人在疲惫中松懈下来,终于乘敌不备,一举破敌。
虚虚实实之例说——李世民虚张声势救皇驾
隋炀帝好巡游,出巡江南之后,又大张旗鼓地去巡视塞北。突厥国始毕可汗早就想夺取大隋天下,今见隋炀帝送上门来,心中大喜,秘密调兵数十万,把隋炀帝困在雁门关,驱兵猛攻。隋炀帝的御林军都是些能征惯战之士,在这个节骨眼上,当然拼死护驾。敌人攻了几次都没得手,于是把隋炀帝及御林军团团围住,妄图饿死他们,使隋军不战自灭。隋炀帝派兵左冲右突,想突围出去,可无论如何也突不出去。派人送信请救兵,信也送不出去。最后,只好把求救诏书刻在一块木板上,放在河里顺水漂去,希望有人拾到,好有救兵来救驾。
木板漂到下游,果然被人拾到,送到官府,转到太原留守李渊之子李世民手中。李世民那年才16岁,却已是个上过战场的将军了。他听到皇上有难,也顾不上召集更多的军队,就带领自己手下的几万人向雁门关进发。
离雁门关不远了,副将云定兴说:“突厥兵有几十万,咱们只有几万人,这仗怎么打呢?”李世民说:“硬拼是不行。突厥兵围得严严的,以为送不出消息去,不会来救兵。咱们就来个虚张声势,把队伍分成几股,每股多打旗帜,拉长队伍,高举大旗,鸣鼓进军,把敌人吓跑。”于是把队伍分成数股,一时间皆举大旗,击鼓行进。
始毕可汗紧围了数十天,琢磨着城中粮草快光了,正准备发起总攻时,忽听探马来报,说中原大军已分数股从关内杀来。忙爬上山头观望,只见多路军旗招展,婉蜒数十里,鼓声、呐喊声隐约可听到,正向雁门关包抄而来。看那军旗,每股军队至少数十万。始毕可汗大惊,急忙指挥速速退兵,窜回大漠。隋炀帝的围自然就解了。
虚虚实实之例说——李神福画地退敌
公元884年(唐僖宗中和四年),陈儒攻打舒州(今安徽西南)。
陈儒大军浩浩荡荡,精兵强将猛攻。弓箭手张弓搭箭,箭密如蝗。舒州城头,传出阵阵惨叫声,时有兵将倒毙滚下。舒州守将一看战场形势,心急如焚,马上派出特使骑上快马,从后城溜出,直奔庐州求救。
庐州刺史杨行愍闻报,心中七上八下:“陈儒气焰正盛,自己又派不出多少援兵,事情好棘手啊!”他背剪双手,在刺史衙里左右思付,突然想起一个人:“对啊,叫部将李神福来,他可是个足智多谋的人啊。”
李神福给唤进门来。听完杨行愍的叙述,他献上一计。
当天,李神福化妆一番,抄小路偷偷潜入舒州城。
李神福入城后,发出了一道道指令。城内的好多舒州兵打起了庐州兵的旗帜,排成整齐的队伍,整装待命。
李神福把这支假装援军的舒州兵领出了舒州城,在陈儒军队的腹部突然出现,杀声遍野。陈儒接到手下通报,心里猛地一沉:“自己用兵考虑不周,庐州援军果然到了。”
为了摸清对方底细,陈儒亲率大军奔到阵前,观察动静。
李神福镇定自若,似乎根本没看见敌人前来试探虚实。他当着敌人的面,举起一双空手,在地上胡乱地比划,像是在部署大阵、准备大决战。陈儒看到这一切,越想越害怕,带着这批精兵强将,连夜撤退。
虚虚实实之例说——粟裕虚虚实实蒙敌人
1940年春,抗日战争正在激烈地进行着。然而,国民党顽固派不把主要力量用于抗日,而不断加剧反共,准备对华中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他们的进攻方案是兵分三路进剿:一路是由冷欣率部进攻苏南;一路是韩德勤率部进攻皖南;还 有一路是李品仙率部进攻皖中。就当时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看,敌人的力量要强大得多。在敌人的进攻面前,华中各抗日根据地都处在困难的境地,苏南的形势尤其紧张。
准备进攻苏南的冷欣,当时任国民党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抗战时期,新四军曾经要受国民党“统一领导”。他在出兵进攻苏南之前,想摸清新四军的情况。怎么摸清呢?他心生一计,派联络副官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联系,说“冷总”已到达深陽西北之三丫桥,日内将代表第三战区到水西村“点编”部队。这里说是“点编”,其实是想探明虚实,以便为下一步进攻新四军做准备。
冷欣的这一不正常的举动,引起了粟裕怀疑,因此,当陈毅问粟裕冷欣这次来的真正目的时,粟裕立即回答:“很明显,他是借‘点编’为名,来探明我军人员和装备情况,以便组织向我围攻。”陈毅又问:“目前我一、三两主力团已奉命回皖南军部,兵力较少,如何应付?”栗裕回答说:“虚则实,壮我军威,令冷欣不敢轻视。”他的这一想法与陈毅不谋而合。于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立即命令机关、部队行动起来,做好迎接冷欣到来的充分准备,其实也就是作好制造假相,掩盖真情,蒙骗对方的充分准备。
“点编”第一站是水西村。那天,冷欣带领一帮人装模作样地来到新四军所在地水西村前。粟裕等带领30几个人很有礼貌地将冷欣一行迎进水西村,并陪同他们来到一个大操场。
出现在冷欣等人面前的是这样的场面:一眼望去,宽大的操场,队队方阵,刀切一般,煞是整齐;指战员们,全副武装,精神抖擞,威风凛凛。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的队伍,训练有素,将强兵精;这样的方阵,如弓在手,如箭待发,无坚不摧。这个场面震惊了冷欣。未来之前,根据国民党特务送上来的情报,他得悉粟裕的部队不多,武器装备也很差。如今他亲临目睹,才看到这支部队不仅人数不少,而且装备也不错。尤其令他震惊的是:这支部队训练有素,威武雄壮,富有战斗力。
冷欣站在这样的一支队伍面前,一时语塞。为了掩盖其内心的惊慌,他将眉头一皱,向手下军官使了个眼色。那军官打开花名册,按照花名册的次序一一“点验”。不大一会儿,“点验”一事,草草收场。
当天中午,粟裕等为冷欣一行安排了酒宴。酒席间,粟裕等人谈笑风生,晓以大义,希望国民党以民族大业为重,坚持团结抗战,不要制造摩擦。同时抓住席间的机会,明确表示:我们新四军也不是那么好欺侮的。谁手里都有槍,压得太狠了的时候,我们手中的槍也是会说话的。粟裕还 特地对冷欣说:“我们的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冷总指挥,你说对吗?”冷欣脸红一阵,白一阵,无以对答,只好环顾左右而言他:“是,喝酒,喝酒!”
那天夜里,冷欣肚子不舒服,在几个勤务兵的扶持下出门解手。他的行动惊动了巡逻哨,顿时哨声骤起,警卫部队闻声而动。冷欣吓出了一身冷汗,以为新四军要对他采取行动。他做贼心虚,十分紧张。
虽然新四军并没有对他采取任何行动,但是冷欣还 是害怕。第二天便推说身体不适,匆匆而去。其余各部的“点编”工作也就这样不了了之。
虚虚实实之例说——源赖朝驱鸭胜敌
源赖朝自从伊豆起兵后,曾因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与敌方进行正面攻坚战,导致了石桥山会战的惨败。他记取了这一教训,严守战略上求稳、战术上求快,不打则已、一打必胜的战略战术思想,屡建奇功。
1180年陰历十月,源赖朝与平清盛在富士川进行决战。论军队的数量,源赖朝的兵力已相当庞大;论军队的战斗力,源氏军也胜过平氏军。但源赖朝并不轻敌。在正面摆出决战态势的同时,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令武田信义率军乘夜深人静时包抄敌后。
武田信义奉命,急速率军挺进敌人后方。当通过富士沼泽地时,武田军发现沼泽地里栖息着成群的水鸭。它们被突然到来的不速之客所惊吓,乱叫乱飞,四处逃窜。武田军见状,顿时有了主意。何不借这些鸭子壮壮军势?一不做,二不休,武田军四面八方轰赶水鸭,成群结队的鸭子一起向敌军阵地飞去,“羽音编成军势之壮”,有如一支庞大的军队迅猛地扑去似的。
平氏军忽闻背后“扑扑”作响,疑是源军自背后来袭,吓得失魂落魄。黑暗中,平氏军慌忙逃走,放弃了阵地。而源氏军则不费气力就乱了敌军的阵脚,不战而胜。
“不战而屈人之兵”,向来为攻坚战之上策。源赖朝的武田军利用受到惊吓乱飞的水鸭,虚张声势,造成平氏军的错觉,堪称奇战中的一绝。
虚虚实实之例说——霍尔巧布迷魂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霍尔担任英国海军情报处处长。当时,英国政府经常利用新闻媒体发动一种新式的、不流血的宣传战,给海战和陆战提供了一件非常宝贵的辅助武器。霍尔在这方面就有一个用假消息迷惑敌人的高明例子。
1916年9月,欧洲西线战场形势危机,协约国处于强大的压力之下,以致不得不采用各种冒险的办法把德军从主要战线上引开。英国情报机构认为,对德军作某种牵制是必要的,但是在人力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即使进行一次小规模的牵制也似乎不太可能。这时,霍尔下令散布谣言,说一支英国部队将要在比利时北部沿海登陆。他指示手下的情报人员故意将紧急防卫密码出卖给德国人,并用此密码拍发电报说,几批船只将驶离多佛、哈里奇和蒂尔伯里。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件事的可靠性,在霍尔的授意下,伦敦的《每日邮报》登载了特刊。特刊只印了24份,其中6份上有段文字被删去了。这些经过删节的特刊和另外的几份一起被送到荷兰。删节的内容是:在东海岸某基地附近最近调防频繁,大批的军队和军事装备往那儿集结,将军们不断视察部队,士兵们的休假都突然被取消,似乎在沿海一带即将发生一件比单纯防御远为令人振奋的事件。
这个计策非常成功,因为报纸通过一定的途径转到了在荷兰的德国情报人员手中。德国情报机构确信,由于某种原因,这条极为重要的消息在新闻检查员删节之前已被《每日邮报》透露出去。德国人以为英国军队真的要在比利时沿海登陆,因此把大批军队调到比利时沿海地区加强防御,从而使西线战场对协约国不利的形势有了缓解。
虚虚实实之例说——杰克逊智救好友
杰克逊是美国第七任总统。他年青时有一位好友名叫帕顿·安德森。这位朋友性格很直,常与别人发生冲突。
1809年的一天,杰克逊和安德森在田纳西州克洛弗伯托姆参加赛马。赛完以后,安德森却不见了。找了许久才发现,安德森正独自一人和一伙人打斗。有人说:“我看,他们会把他揍死的。”杰克逊冲上前去,突然打开烟盒,然后很响地一关,吼道:“帕顿,我来了!”听到烟盒的响声,那一伙人以为是槍机声,忙喊:“别开槍!别开槍!”四散而去。
杰克逊实际上是使用了虚张声势的作法。
虚虚实实之例说——奇妙的牧牛电网
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不仅劳动力价格昂贵,而且很难雇到工人,许多牧场主均为此发愁。有个牧场主采用了一种奇妙的办法,他用电网把自己的牧场圈护起来,既安全可靠,又不需雇多少牧牛工人。过了一年,邻近的一位牧场主对这道电网赞不绝口,说整整一年中没见到牛群敢靠近它,但又说可惜自己不能效法,因为付不起偌大的一笔电费。使用电网的牧场主大笑说:“别犯傻,我只通电十天就把电关掉了,这些畜牲是决不会想到现在的电网跟过去有什么不同的。”
这个牧场主能别出心裁,是因为他懂得牛经过几次触电形成条件反射而不敢再靠近电网的道理,从而做到了省工省钱,提高了经营效益。
虚虚实实之例说——阿拉曼的假炮阵
1942年9月,英军指挥官琼斯在阿拉曼战场上修筑了三个半炮兵兵团阵地,阵地上旋转着假炮,并进行了严密的伪装,但又故意露出一些破绽,使德军透过伪装物看出了这是假炮兵阵地。德军发现是假炮兵阵地后,再也不去注意它了,心理上出现了炮兵阵地是假的心理定势。然而,在战斗打响之前,英军却悄悄地把真炮开了进去。对德军发起进攻时,这些“假炮”骤然猛烈开火,打得德军惊慌失措。
虚虚实实之例说——故弄玄虚土耳其人上当
1966年7月7日,土耳其参议院议员哈伊达尔·顿吉卡纳特向议会宣布了一系列文件,他用这些文件证明,美国正企图清洗某些土耳其军人,同时美国准备帮助执政的土耳其正义党打击在野的自由派政党。参议员公布的这批文件中,有一件是在正义党中的美国间谍写给一个仅知道叫“E.M.”的人的信,另一份是这个“E.M.”写给美国驻安卡拉武官唐纳德·D.迪克森上校的信。把两封信联系起来,可以看出美国正在非法干涉土耳其的内部事务。由于这两封信中的主角“E.M.”真名不详,扑朔迷离,更增加了它的真实感和神秘性。人们纷纷议论和猜测这件事和“E.M.”这个人,大多数人已经倾向于相信它。
不久,土耳其报纸就报道说,从1964年开始驻在安卡拉的美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埃德温·马丁和原中央条约组织的美国代表E.M.摩根海军上校两个人姓名的开头字母都是“E.M.”。有人还 说迪克森上校实际上是中央情报局负责土耳其事务的老牌特务。土耳其政府负责调查这一事件的政治家认定,这些文件是“真实的”。至此,土耳其反美情绪再次高涨,甚至一向对美国友好的人士也表示极大愤慨,土耳其军官们的反应则更加强烈。
美国政府急忙求见土耳其官员,指出上面文件在公文格式和文体上的种种错误之处,极力辩白和证明这些文件的虚假性。为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由于这一事件而留在土耳其人民、特别是土耳其军官中的“美帝国主义”的印象却难以消除。
事后查明,这一事件是苏联克格勃策划的,至于他们编排人名时故弄玄虚地使用的“E.M。”两个字母正好与两个美国外交人员名子有关是有意的还 是纯属巧合,就不得而知了。
有些事情,常常越是说得详细、具体、确切,越让人们怀疑它的真实性;而越是说得模糊、朦胧、不确切,人们反倒不怀疑。克格勃这里使用的正是这个手法。